生物傳感器可表征不同類型干細胞
美國羅格斯大學11日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開發出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更高效、更準確地檢測遺傳物質,表征不同類型的干細胞。這一新技術可以幫助開發安全的干細胞療法,從而推動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
干細胞可以變成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具有再生各種組織器官的潛能,被醫學界稱為“萬用細胞”。許多人對干細胞療法寄予厚望,但在將干細胞用于疾病治療之前,必須解決對其進行表征,并控制其分化方向這一難題。而要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面臨的一個關鍵挑戰是確保在復雜的干細胞微環境中,檢測生物標志物(如修飾基因或蛋白質)的高靈敏度和準確性。
此次,由美國羅格斯大學和韓國西江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開發的生物傳感平臺,由一系列超薄石墨烯層和金納米結構組成。
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這一新平臺,成功檢測、量化了一個描述人神經干細胞(hNSCs)分化的特定生物標志物的基因表達水平,并指出,利用這種石墨烯—等離子體混合納米陣列對干細胞分化進行雙增強拉曼散射表征,比當前的生物傳感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選擇性和靈敏度。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新技術有望在篩選各種生物、化學分子方面得到廣泛應用,而他們希望新開發的生物傳感平臺能夠推動干細胞療法研究,進而促進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癥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
(責任編輯:王蔚)
熱點推薦
多一個質子的足球烯也許常見于太空
很多天文學家畢其一生都在探索星際云的化學成分,...
機器人圖書館上崗 海量圖書各就各位
在圖書館借書時,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尷尬,明明數據...
無需調控而勝任不同任務 這種AI更接近人類思考方式
紐約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教授馬庫斯最近和人工智...
《疫苗管理法》實施在即 我國首家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提檔升級
12月1日,我國首部《疫苗管理法》(全稱《中華人民...
河北發現1.2億年前美頜龍類新物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26...
重返月球步伐受阻 小小月塵或是原因
自從1972年底阿波羅17號任務完成以后,人類就再也...
“雪龍2”號迎接 破冰能力大考
1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中國卓越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