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引進來 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英國倫敦與中國南京,跨越14000多公里的兩座城市,因為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而結緣。
10月25日,劍橋大學教授安東尼奧·維達爾·普伊格再次來到南京,帶著“肥胖相關的代謝并發癥”課題,他將與中國伙伴共同開展研發。
在南京,長江以南是厚重的歷史,長江以北是創新的未來。江北新區這座正在崛起的新城,國際資源正在加速集聚,開放創新氛圍日漸濃厚,“國際范兒”成為特色標簽。
近期,江蘇自貿區獲批,江北新區又肩負起為改革創新探路的重任:自貿區南京片區全部落戶于該區域,而其首個功能定位就是自主創新先導區。
國際高端創新資源加速匯集
9月10日,“劍橋大學—南京科技創新中心”在江北新區奠基開工。中心將聚焦信息技術、生物醫學、健康醫療和智慧城市建設及管理,圍繞南京主導產業,進行創新研發。
“劍橋有一流的科學技術、研發項目、研發人才、創新體系以及巨大的國際影響力!苯毙聟^中央商務區建設管理辦公室主任汪冬寧說,“我們要干就干世界領先的項目,要引就引世界上最好的資源!
康河貫穿的劍橋大學已有800年的歷史,而毗鄰長江的江北新區則是一座現代新城。這是劍橋大學首次在海外設立研究機構,相隔萬里的牽手,令人頗感意外。
為什么選擇江北新區?“江北新區的科研創新環境和人才服務都非常吸引人!3次到訪南京的劍橋大學校長斯蒂芬·托普說,這里的經濟活力以及自貿區設立后的便利性,都是促進創新發展的基石。
目前,該中心首批研究項目已經啟動。劍橋大學副校長艾莉斯·費倫認為:“我看到了更好的機會,讓更多可能變為現實!
南京大學—倫敦國王學院聯合醫學研究院、南丁格爾護理學院、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以及由南京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瑞典醫療健康發展中心和臺北醫學大學參與的7個健康服務項目等國際科技創新平臺也紛紛在江北新區落戶。
走出國門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一個國家級新區的快速崛起,離不開創新的驅動和開放的胸懷。江北新區一邊大力“引進來”,一邊大步“走出去”。
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江北新區圍繞“創新大國”和“關鍵小國”,積極擴大海外創新朋友圈。
在美國波士頓,代表團一天拜訪7家企業,有人感慨道:“人雖辛苦,但成果豐富!痹诿榔陂g,南京—波士頓雙城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雙城代表就合作意向進行了項目簽約。在瑞典,代表團拜訪了瑞典國家創新署、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等機構,推動相關項目加速落地。
此外,新區還積極探索“離岸孵化器+海內外合作空間+服務機構”的離岸雙創模式。2018年在瑞典設立的北歐離岸孵化中心,成功孵化了9個研發項目;今年6月,新區在倫敦也設立了離岸孵化中心,促進科研項目落地。
今年初,江北新區印發《深化創新名城先導區建設提升創新首位度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堅持國際化合作,打造科技創新‘強磁場’”。
截至目前,新區先后在美國硅谷、英國牛津、劍橋、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建設海外創新中心,對接海外項目150余個,引進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0位院士。
讓海外人才找到家的感覺
“這是中國人舉家團圓的日子,在這樣的時刻我想表達對你們深深的思念。我很想向你們推薦這里,這個總能讓我忘我工作的第二個家——南京市江北新區!
今年中秋節,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的拉斯洛·塞凱伊教授,給學生寫去一封“不能團圓的家書”。作為南京融康博臨床醫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官,他每個月都要在此工作1—2周。
研究院所在的迷你硅谷3樓有個休閑吧,拉斯洛經常在5樓做實驗到深夜,累了乏了就下樓來倒杯酒喝,仿佛回到了自家的廚房。
“引進全球領先科技創新技術,最核心因素是要留住高層次人才的心,為海外人才營造家鄉般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泵阅愎韫葎撔录瘓F董事長劉瑞宸說。
目前,迷你硅谷引進北歐專家13位,與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瑞典國家生命科學研究中心、烏普薩拉大學等12家科研機構合作,58家海外創新企業入駐。
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個全球性課題,作為制造業大省,江蘇所面臨的傳統制造業轉型更是迫在眉睫。
在江北新區,一家“中德混血”研究院也初具規模,通過與德國弗勞恩霍夫協會合作,他們把德國的精工理念、創新思想和前沿技術方法融入到中國制造中去。
“借力德國專家資源,我們組建了快速響應產業技術需求的研發團隊。目前已與南瑞集團、大全集團等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由德方專家牽頭的泉峰集團生產系統升級優化項目也正在實施中。此外,研究院還落實了深圳指芯科技、江蘇昊暉科技、健達智能科技等企業的孵化項目!敝械轮悄苤圃煅芯吭焊痹洪L帥立國介紹說,研究院正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進一步助力傳統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王蔚)
熱點推薦
多一個質子的足球烯也許常見于太空
很多天文學家畢其一生都在探索星際云的化學成分,...
機器人圖書館上崗 海量圖書各就各位
在圖書館借書時,有沒有遇到這樣的尷尬,明明數據...
無需調控而勝任不同任務 這種AI更接近人類思考方式
紐約大學心理學與認知科學教授馬庫斯最近和人工智...
《疫苗管理法》實施在即 我國首家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提檔升級
12月1日,我國首部《疫苗管理法》(全稱《中華人民...
河北發現1.2億年前美頜龍類新物種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26...
重返月球步伐受阻 小小月塵或是原因
自從1972年底阿波羅17號任務完成以后,人類就再也...
“雪龍2”號迎接 破冰能力大考
19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在京發布中國卓越論...